一、背景
——“十一五”期間,通過培育智力殘疾兒童康復示范機構、實施搶救性康復項目、開展智力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和家長培訓等措施,促進了康復網絡建設,建立了25個省、市智力殘疾兒童康復示范機構,智力殘疾康復服務機構達到2006個,13萬多名智力殘疾兒童得到康復訓練,10萬多名智力殘疾兒童家長得到培訓,有效改善了兒童的康復狀況,增強了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智力殘疾人984萬,其中智力殘疾兒童173.9萬。由于康復服務體系不完善、康復服務能力不足和相當多的殘疾人家庭貧困,需求與服務之間仍有較大的差距。
——為加快康復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康復服務能力和水平,擴大智力殘疾康復覆蓋面,滿足廣大智力殘疾人的基本康復需求,進一步推進智力殘疾康復工作的發展,依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特制定本方案。
二、任務目標
——對6萬名0—14歲貧困智力殘疾兒童進行系統康復訓練,同時培訓家長。
——對35萬名0—17歲智力殘疾兒童開展家長培訓和家庭康復指導,承擔社區康復任務的縣(市、區)普遍開展智力殘疾康復服務。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康復服務體系建設
——完善社會化康復服務網絡。以專業康復機構為骨干、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托,發揮殘疾人康復機構、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社區服務機構、工(農)療站的設施、人員、技術資源作用,形成社會化康復服務體系,開展康復教育、生活自理訓練、簡單勞動訓練、日間照顧、心理輔導、知識普及、咨詢和轉介等服務。
——培育有一定工作基礎的省級殘疾人康復中心成為區域性的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教育技術資源中心和培訓基地,研究制定訓練標準和服務規范,開展師資培訓,為推進全國智力殘疾兒童早期康復教育發揮技術資源中心和示范作用。
——加強省、市(地)級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技術資源中心和示范機構建設。指導省、市(地)級殘疾人康復中心健全和完善智力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與教育功能,規范開展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教育,培訓基層康復人員,指導社區家庭康復。
(二)加強康復專業隊伍建設
——發揮特殊教育機構的專業優勢,廣泛培訓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技術人員;普通教育機構加強特殊教育培訓,開展智力殘疾兒童融合教育。將智力殘疾康復基本知識納入社區服務機構、工、農(療)站康復人員崗位培訓內容,使基層康復人員掌握社區開展智力殘疾康復服務基本方法。
——通過中央、?。▍^、市)、市(地)、縣(市、區)分級培訓,使每個省、市(地)級殘疾人康復中心有2—3名經過系統培訓的智力殘疾康復技術骨干,使每個縣級殘疾人康復中心或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有1名經過培訓的智力殘疾康復指導人員。
(三)優先開展智力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與服務
對貧困智力殘疾兒童進行系統康復訓練。依靠省、市(地)、縣級殘疾人康復中心、特殊教育學校、社會辦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殘健融合的幼兒園,對貧困智力殘疾兒童進行系統康復教育,培訓家長(親友),促進機構康復向家庭康復延伸,提高康復效果。
(四)廣泛開展社區康復,普及康復和殘疾預防知識
——依靠特殊教育學校、社會辦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殘健融合的幼兒園、社區康復站、殘疾人活動場所等,開展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培訓,指導開展家庭康復,使智力殘疾人普遍得到康復服務。
——通過重點人群健康教育、新生兒疾病篩查、嬰幼兒保健等工作,做好兒童生長發育監測,對發育遲緩兒童即時轉介有關部門進行智力和生長發育測評,指導家長開展早期干預。提倡科學補碘,合理用藥,減少碘缺乏及藥物致殘。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志、互聯網等大眾媒體和“助殘日”、殘疾人紀念日等活動,廣泛宣傳普及殘疾預防和康復知識,編發普及讀物和宣傳資料,提高社會公眾康復和殘疾預防意識。
四、檢查統計
(一)檢查
2013年進行智力殘疾康復工作中期檢查;2015年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二)統計
按照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報表要求,上報統計報表。